TASNIM AHMED /
WRITER
身為一名孟加拉裔的美國移民女性,Tasnim 多元背景和成熟的洞見,讓她的寫作中帶有同理的細膩觀察。社會改革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,Tasnim 這位夢想的實踐者,積極地為社會帶來正向凝聚力。
Tasnim 致力於分享真確的社會實例和客觀的多元觀點,建立了一個友善又深富啟發性數位資訊平台 Journal。
Tasnim 妳好!可以與我們介紹一下自己及妳的專業嗎?
我是一名作家,同時也是線上資訊平台 Journal 的主導者。我的人生路徑跳躍了很多地方,我於倫敦出生,在孟加拉的首都達卡長大,大學時期想要以英文系為主科而前往加拿大的多倫多唸書,但因為受到傳統思想的亞洲父母影響,希望我能選擇更專業的的科系,所以我最後專攻了國際外交與政治學,並在畢業後移民至美國。
我在很小的年紀就熱愛寫作,甚至在九至十歲的時候製作過自己的小小報刊,還複印了好幾份供人傳閱。好像自那時開始,寫作就一直是我人生熱情的所在。我總是讀很多書,連字典也能看得津津有味。很多人會認為作家這門專業需要非常考究的學科訓練,以及出類拔萃的天賦,但其實許多我極其欣賞的作家都非來自於文學的背景。我認為身為作家的關鍵是要能很完好的組合心中價值與情緒,並且要富帶熱情、強烈的將它表達出來。但是這同時是一件可怕的事情,因為很多時候你全心全意,掏空自己所投入的情感並不會被採納,也可能無法與任何人產生共鳴。作家很容易就得經歷一段傷心的過程。我曾有兩年的時間將自己抽離作家身份,去做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打過很多零工,但是最後仍離不開我的熱情而回到寫作上,因為那是我最能夠表達自己的方式。
以前我一直認為作家是個很難過活的職業,只有像是瓊·迪迪安 (Joan Didion) 或鍾芭·拉希莉 (Jhumpa Lahiri) 這樣的明星作家才能靠寫作過自給自足的生活。所以早些年我都在工作,只會在部落格上寫寫自己的所思所想,但寫著寫著,我也透過部落格結識了許多作家和累積了一些讀者觀眾。後來,一個線上雜誌品牌 Thought Catalog 透過部落格找上了我並給了我份專案工作,我接受了那份工作邀請後便搬到了紐約生活,成為一個自由作家。
紐約這個城市是怎麼塑造今天的妳呢?
如果我說紐約使人變得更強壯,大家一定都聽膩了,但事實確實是這樣!要在這個城市工作、生活、和生存非常辛苦,所以它確實讓我更強大,也教我如何更有智慧地做決定和身處身邊的朋友。紐約也同時教會我脆弱和保持開放的心態。自小以來,我都是個含蓄又保守的人,直到來到紐約後我才瞭解到,與他人連結和建立任何組織都需要始於足下:走出舒適圈,主動向人打招呼和與人友善的溝通。紐約教會了我如何更柔弱,也同時給了我自信心。
紐約似乎有很多各路人馬的藝術家在集結力量和發聲。妳在這經營 Journal 平台的過程中有發現什麼顯著的正面改變嗎?
我相信團結可以帶來強大的力量。特別是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,不好的事接踵而來,有時真的很難抱持希望。但這時候團結就更加重要,當人們聚集力量與聲音,那就能構成相當有力道的行為與成效。人之所以可以造成改變,都是因為堅持不懈的努力。就算大部分的過程看不到立即的效果,也總會有那百分之一的可能性,催化著你看不見的影響力。我相信所有的付出最終都會發酵,如果你什麼也不做,你怎麼能期望事情會在瞬間發生?
我想幫助並教育大家去利用成熟的資訊建構成出自己的概念,進而有意識地做出自己的判斷。我是個晚來的移民,二十歲才搬到美國的馬里蘭州,當時我很驚訝儘管美國已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民主國家,但實際上我們能分享的資訊資源與知識甚少。但我認為生活在紐約是很幸運的,既使這個城市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分歧,但它的多元文化及多變性能夠啟發人們去表達自己,用一己之力去為更好的事情發聲,最後開創更多看待事物的多元觀點。我們不ㄧ定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世界顯著的改變,但是我們的作為卻可以影響及改變下一個世代,像是更好的水資源,更乾淨友善的能源環境等等。我也發現,如果一個人只考慮自己的效益,改變是不會發生的。只有考慮的是超於自己,是群體甚至下一代的效益時,才能產生真正改變的可能性。
現在妳和 Jounral 都以紐約為聚焦點在發聲,那將來會想針對其他文化的議題來發聲嗎?例如妳原生的亞洲文化?
我早年的時光,從八歲到十八歲都在孟加拉度過。直到我離開孟加拉再回頭看見自己國家,才意識到事情是多糟糕以及以及我所做出的貢獻是如此的少。以前的我活在一個夢幻泡泡裡,不但看不見,也對這泡泡外所充斥的貧窮和流浪人口無感。直到我出國後的ㄧ年在返鄉回頭看,我才開始用以往未有的視角看達卡,看我的祖國孟加拉。從小以來我是那麼地想離開我的國家,但現在我則開始懂得欣賞孟加拉的美好,也看見這社會中的所需解決的問題。這些問題需要從像我一樣,接受過外界,吸收過異文化與資訊與知識的人來做出一些不同的影響。我常常說,實在無法想像自己離開紐約的情況。但現在,我完全願意回到孟加拉並改善不同社會的影響力。
獨立一人經營 Journal 相當不簡單,覺得困難與沒有自信的時後妳都是如何面對的呢?
當我受困於自己情緒時,我會先離開目前腦海中的障礙與困難。我意識到若我不斷盯著自己執著的問題,我便不太能處理它,反而會鑽牛角尖越陷越深。我很幸運的是有一群要好的真心親密的朋友,他們就像可以回聲的共鳴板一樣,可以在我受打擊和缺乏自信的時候與我溝通,幫助我舒緩負面情緒。我的結論是,適當的暫停與休息後才能用新的思維來回頭正視自己的問題,以及擁有所謂一群支持我並可以投射所思的是相當重要的。
可否與我們分享一位妳視為榜樣,對妳充滿影響力的人物?
對我深具影響力的人物,我會說是我在去年剛離世的奶奶。她是我所見過最堅強的女性,她非常早婚,生下九個孩子,然後一舉全家移民到倫敦好多年,又在孟加拉經歷解放戰爭 (一九七一) 時搬回來保護她的家族,照顧家中的所有人。我的奶奶從不批評也從不怨恨,既便是對欺負自己的惡人也一樣,好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她去從善、付出、及愛人。她過世的時候,來到她的葬禮弔唁的人有數百人!有好多人與我們分享奶奶是如何點亮他們的生命。奶奶並不是經濟優渥的人,但一直以來都會分配一部分的錢捐給慈善機構,甚至定期在每週五準備一大堆食物分配給附近貧窮的人家。直到現在我還難以平復她的死亡,但一方面我也提醒自己應該用更好的方式榮耀她的離世,我應好好活用她的教導並實踐她的處世之道。
人生中,有沒有任何一句話或名言讓妳深受啟發?
有一句話每個人都非常熟悉,連我的奶奶也常常告訴我,那就是 “做自己”。
這是一個我常常放在心中提醒自己的一番話。當然,一定有很多做自己不被允許,而得學習忍耐與妥協的時候。但我認為每一個人就是因為如此相異而特殊,每一個人都能產生不同的漣漪,那是多麼重要的事啊。所以做自己跟保持真誠非常重要,因為最終它教會你如何自愛。一個人在愛自己的時候會散發一種能量光芒,不但吸引人,也可以為別人帶給美好的啟發和鼓舞。
自愛是一個我們很少被教導的項目。每當我們想到愛,我們第一想到的都會是該如何愛別人,付出自己成就他人。但我們鮮少會想到,在愛別人之前得先好好的愛自己,珍視自己。做自己與自私截然不同,它的核心是要誠實呈現自己的樣貌。
除了寫作之外,有沒有任何其他職業是妳感興趣的呢?
我最近看了好多動物營救、動物保育相關的影片和文章。若我不是個作家,不在做我現在做的事情的話,那我應該會考慮進入動保團體工作。尤其是那些幫助復育黑猩猩或小貓熊的!(我對這兩種動物特別情有獨鍾)
經營 Journal 肯定讓妳相識和訪問了很多有趣的人。在形形色色的人中,哪一種特質最吸引妳呢?
誠實是我最看重的特質。我的朋友們各個都是截然不同的個性,有些內向,有些外向,但都有一個共通點,那就是誠實的美德。誠實的人可以讓人信任,讓人能夠完全放心地將自己展露於他面前。有趣的是,我訪問的人中,每一個人也都以非常誠實、直率的態度在經營自己與人生志業,這讓我覺得非常珍貴和美好。
可否與我們分享,妳近期閱讀的好書?
我通常都會同時期看好幾本書呢!最近我在看的兩本書 Sula 和 The Bluest Eye,皆出自於同一個作家—托妮·莫里森 (Toni Morisson) 。她是一位著名的非裔美國女性作家,同時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,作品的內容從描寫女性之間的友誼,到沈痛的種族問題都有,但寫作的方式都相連著一種很美的詩意。
另外一位作家貝爾·霍克斯 (Bell Hooks) 的作品也是我近期常讀的。她的寫作主題大多與社會議題有關,而我喜歡讀的 Feminism is for Everybody 就是她針對女權議題的溫柔書寫。她總覺得很多議題都因為太過艱澀、太學術的書寫而讓人敬而遠之,於是便寫了這本書,讓女性議題可用更單純的語言讓你我這樣的一般人,甚至我們的母親及長輩朋友都可以一起共讀。她曾說:“不要把女性主義想成兩性平權的訴求,而是把它想成一種解決性別刻板印象的方式。” 沒錯,一旦這麼想,你就會發現女性也會把性別歧視加註在其他女性身上,然後進而理解到,性別歧視與偏見正是我們該正視的核心問題。閱讀她的作品總是讓我深受啟發。
在過去妳的閱讀中,有沒有哪一個書中人物令妳覺得刻畫得像妳呢?
說實在的,我認為沒有。至今還沒有任何書中角色讓我像如同鏡射得到共鳴般的自己。小時候在孟加拉受學時,我們經常要閱讀西方的經典名著,像是莎士比亞或是珍·奧斯汀 (Jane Austin) 的文學作品。當然那些都是很棒的巨作,但我卻完全無法與它們產生連結。長大接觸更多作者後,我的確有在不同作品中找到熟悉感,但不是從書中的角色人物,而比較是從書中描繪的情境。舉例來說,鍾芭·拉希莉 (Jhumpa Lahiri) 這位傑出的印度裔美籍女性作家經常描繪移民與難民的心聲,也常書寫關於自己的原生國家,她雙親的出生地:加爾各答的故事。光從她的作品裡讀到描繪下雨的情境或是形容鳥叫聲啼的文字時,我就能感受到強烈的似曾相識,彷彿帶領我回到孟加拉的時空情境裡。
妳都如何幫助自己保持在好的狀態與安定的內在呢?
我會給自己很多時間,好好深呼吸! 呼吸其實是門學問,我在成人之後才知道原來我一直以來都用錯方法呼吸了。我會在 YouTube 裡看不同的瑜伽影片,練習伸展也練習呼吸吐息。在我覺得壓力很大的時候,我會先把擾人思緒忘掉,試著先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。有些人覺得照顧跟維持自己的狀態可能是上健身房或是做芳療 Spa 之類的,但我覺得比起外求,更重要的是自己治癒自己,從最簡單的呼吸開始。
若妳是個顏色,會是什麼呢?
藍色!不確定為什麼,但在我還是小女孩時一直都很喜歡各種顏色的藍。
在我出生之前,我在媽媽肚子裡很調皮又愛亂踢,父母以為肚裡的小孩肯定是個男的,所以替我買好的衣服全都是男孩子的藍色。哈哈,我對藍色的喜歡可能打從出生就開始了。
妳是如何發掘並且保守自己的價值和本質呢?
我覺得那是個相當困難的過程。我曾是個非常內向、害羞的小孩,在青春期也經歷過同學的霸凌,所以找到自我價值對我來說並不容易。我相信我們都必須得經歷一些黑暗時期才可成長,然後看見及認可自己的光芒與價值。我到了二十多歲才漸漸看見自己的獨特之處,也才了解到自己原來也有很多很好的質地可以與他人分享。
最後,妳期望自己帶給大眾留下什麼影響及印象呢?
我希望自己可以被看作是一位助人培養多元價值和正面思考的人,一個致力於教育和團結眾人的人。如今在現今網路世界下有點棘手,人們很容易從社群媒體上呈現的東西來建立對他人的印象,並以之下定論,我希望那是可以被改變的,我很小心自己在社群網路上呈現的樣貌,也時常檢視自己在網上所傳達的內容。
身處於數位傳媒的世代,我們都很容易在瀏覽快速、激烈、情緒化的新聞中,無意識的吸收許多負面信息的影響。Tasnim 提醒著我們,建立優化而正向的資訊途徑已成為每個人都需學習的功課,更是自愛的一種表現。Tasnim 對於社會變革的行動就如同她本人散發的氣質一樣,冷靜、友愛、包容、且堅定,是我們反思個人之於社會貢獻的最美借鏡。
本採訪全系列首飾皆來自於 CHANG CHANG 經典款式,看更多。
Photography by Chaunte Vaughn, interviewed by Crystal Cheng, and edited by Phoebe Chang